內視鏡隆乳

各國內衣罩杯的比較

前陣子,鄭醫師一位女性友人為了迎接人生新的階段,從日本搬回台灣住了。在適應環境的同時,她也跟鄭醫師傾訴煩惱 回台灣後,沒刻意減肥,內衣尺寸卻縮小了快2個罩杯,是怎麼回事?

罩杯 不只是反應胸部的隆起成度,也有支撐乳房的重要功能。因此,罩杯其實會隨著當地女性平均大小有所調整。這也是為何你飄洋過海,罩杯可能會莫名長大或縮水的原因‼

罩杯的算法 是上胸圍(兩乳頭之間最高點,Bust Point)與胸部下圍之間相減的「值」。這個數值,歐美國家會以英吋為單位(例如:32、34、36);台灣、日本則是以公分為單位(例如:70、75、80)。由於台灣許多內衣廠商通常很貼心地標示兩種單位,因此只要得出數值、確認好單位後就可以依照廠商的標示,找到相對應的罩杯

至於有些人覺得日本罩杯是不是有「灌水」嫌疑,其實是一個誤會。這主要跟以下2個因素有關:

罩杯的「級距設定」不同:台灣與日本人身材相近,原則上是比照日本罩杯的算法。上下胸圍相差每多2.5cm,就會增加一個罩杯,不過各家廠商也可能會微調這個級距,略微落差0.5~2cm不等。
罩杯的「起始點」設定不同:早期台灣的內衣品牌通常以12cm作為最小單位(A罩杯),而日本則是以上、下胸圍差值10cm作為最小單位。
近年來因應女性的尺寸變化,台灣廠商提供的內衣尺寸也越來越多元。而各國罩杯的起始點、級距設定、尺寸設計上也有所不同,在試穿內衣時產生落差,也是很正常的情形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上、下胸圍相差15cm,在台灣、日本可能穿C~D罩杯會合身,但去了身形、胸部都比較大的歐美地區試穿內衣,就可能要穿A~B罩杯才不會空杯,因此,建議女性朋友選購內衣時,除了根據數值、罩杯來挑選,還是要實際試穿,才能挑到最合身的內衣喔


藉由跟朋友解說了各國罩杯尺寸的差異後,鄭醫師也想到,平常許多個案來諮詢隆乳時,還是習慣以「罩杯」作為標準。但在比較了各國罩杯的差異後,希望你也能理解,單用「罩杯」作為隆乳的標準,其實不是一個很準確的方式
雖然每個人對於隆乳的大小有不同的期待,但多數人還是希望胸部要「大得自然」。如果你想為自己整體身材與氣質加分,除了考慮罩杯大小,建議你還要考量以下幾點:
1. 選擇合適的義乳寬度:義乳跟胸罩一樣,各家廠商有設計各種型號跟尺寸,來符合女性先天的胸廓大小。原則上,義乳的底盤的大小不宜超過胸廓大小,才能讓義乳有空間自然晃動,並不會壓迫到乳房神經、影響乳房與乳頭的感覺。
如果本身體型嬌小、纖瘦,還是想追求「大」尺寸,不建議放置過寬、過大的義乳,而是選擇「同底盤、凸度較高的義乳」。像是:曼陀女王波Xtra® 就因應了身型瘦小的女性,製作小底盤、不同凸度的義乳。在底盤不變的情況下,選擇比較高凸的義乳,不僅做出來的效果會更飽滿,也能避免在皮膚薄的地方產生不自然的邊緣感、水波紋。如果最高凸的型號,還是無法滿足你的期待,建議可以搭配自體脂肪補胸,修飾邊緣感、增加乳溝的厚度。
2.選擇合適的義乳凸度:義乳的凸度會影響整體胸型與罩杯大小。凸度越高的義乳,比較能營造飽滿的胸型。不過,鄭醫師還是會建議個案要考慮到胸部組織與皮膚厚度,才不會選擇過於高凸的義乳,呈現不自然的「木蘭飛彈」形狀。
纖瘦的女性如果想要看起來飽滿又自然,建議可選擇高填充、注入流動膠體的魔滴Motiva®義乳;有多種凸度型號可選擇,具有飽滿的視覺效果、良好的流動性,也能減少邊緣感等不自然情況發生。


或許受到影視媒體、社群文化的影響,我們常不小心陷入「大罩杯=性感美麗」的迷思。而忘了胸部大小,其實是根據你整體身形比例,「相對」比較出來的結果。
藉此也建議大家,隆乳的重點除了放在罩杯變得多大,更值得在意的是 做出來的大小是否穠纖合度、胸型是否符合期待。畢竟,剛剛好的美,才能展現你獨一無二的美

鄭穎醫師 ➭ 門診時間:

晶華美醫 台北旗艦店 ➭ 每週一至五
電話預約 ➭ 02-2511-1000